中英核电暂缓难改合作趋势
“出尔反尔”背景复杂
“君子一言,驷马难追”,这句话很多人都不陌生。而英国在欣克利角核电站项目上的表现显然难以用这句话来形容。
据了解,根据去年10月中法两国企业与英方达成欣克利角核电站C项目的商业协议,中广核等企业将与法国电力集团共同投资兴建该项目,其中法方占66.5%的股份,中方企业则占33.5%。项目建成后,将满足英国7%的电力需求;而在60年运行期内,每年将减排900万吨二氧化碳。
那么,英方为何对已经商定好的计划“出尔反尔”呢?分析人士普遍认为,英国自身经济风险暴露、国内政治分歧加大、脱欧后续程序繁琐、未来不确定性增大等复杂因素,共同构成了核电项目的阻碍。
上海市社科院世界经济研究所研究员徐明棋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指出,这一项目本来没有问题,但英国新政府在脱欧风暴中上台后暂缓该项目,一方面是需要重新凝聚国内共识;另一方面则可能有进一步和中法双方讨价还价的打算。
“目前英国房地产价格下跌、资金开始流出,稳定国内经济及市场体系成为了英国新政府的当务之急。与此同时,脱欧公投通过后,英国接下来也要面对一系列脱欧程序,并重新理顺与法国等欧盟国家的关系。这些都是研判英国新政府决策时不容忽视的问题。”徐明棋说,尽管英国新政府欲与前一届政府“相区别”的态度很明显,但并没有否定核电项目的积极意义。
民众福祉理应重视
事实上,英国在民用核能领域曾长期走在世界前列。但近20年来,英国的核电发展有所停滞,现有的15个核电站大多数已达到设计寿命。据英国《能源白皮书》预测,到2025年英国将只有一个核电站仍在运行,届时电力供应将面临重大缺口。
正因如此,各方普遍对英国暂缓这一事关民众福祉的项目表示担忧。英国制造业协会负责人斯科勒尔表示,虽然推迟批准这个项目可以理解,但决不能因此阻吓中国投资者,更不能妨碍他们参与诸如英国陈旧的电力系统等领域的改造中。斯科勒尔认为,只要符合两国利益,中国可以为帮助英国重建基础设施发挥关键作用。
本周,中国驻英国大使刘晓明在英国《金融时报》上亦撰文指出,欣克利角核电站项目不是临时起意、仓促上阵的,而是英、法、中三方本着互利互惠、合作共赢精神,经过深思熟虑达成的重要成果。在达成合作协议前,英法两国有关部门和欧洲委员会均对该项目进行了研究论证和审批,相关方面也就项目的投入产出成本、施工工期和技术安全性等议题进行了广泛深入讨论。刘晓明表示,该项目只待顺利启动实施,早日为英国提供安全、可靠和可持续的能源。
业内人士表示,核电站项目不仅有助于英国民众降低用电成本,而且将拉动当地经济、带动就业。因此,如果英国新政府最终从民众福祉最大化的角度来决策,那么核电项目的前景就不悲观。“核电项目其实是多方共赢的格局。英方可以缓解能源需求缺口,中法双方则可以为自身在核电领域的优势技术及产品找到市场,造福更多民众。”徐明棋说。
重要时刻沟通协商
尽管欣克利角核电站项目的不确定性增加,但中国核电技术的高水平和成熟经验却是确定无疑的。
以按原计划将进入英国核电市场的中国“华龙一号”为例,其在设计上就融合了其他先进核电技术设计的优点并汲取了以往的经验。例如,针对日本福岛核事故所反映出的问题,中国设计了“蒸汽发生器二次侧非能动余热排出”系统,能够将堆芯热量及时排出,从而避免堆芯熔毁的发生。
刘晓明表示,中国发展核电30多年来,一直保持着良好的运行业绩和安全水准,在核电发展和监管方面的成就得到了国际机构的高度评价。当前中英关系正处在一个重要历史时刻,相互尊重和信任更显弥足珍贵。中方希望英国政府继续支持欣克利角核电站项目,尽早做出决定,确保项目顺利实施。
针对“太阳能、风电等新能源发电成本将低于核电”这一理由,英国《经济学人》杂志评论称,即使未来发展可再生能源,或许还是需要来自中国的设备和技术。“其实,我们不必把这种波折看得过重。因为无论英国脱欧与否,中英彼此需要的大格局是不会改变的。只是中国企业还需要进一步练好内功,提高抗风险能力。”徐明棋说。
在中国国际贸易学会中美欧经济战略研究中心共同主席何伟文看来,留给英方作出决定的时间并不多,中英双方应采取必要的接触和沟通。“阿根廷换总统以后,中阿核电站项目也是暂被搁置,但经过积极推进,目前中阿核电站项目已经明确计划在明年一季度开工。”何伟文表示,中英核电项目仍然有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