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主页 > 新闻中心 >

2016人民日报眼中的上海十件大事

时间:2017-01-21 10:19 来源:jslgpump.com 作者:利工集团 点击:

编者按:

刚刚过去的2016是上海的改革创新年。今天,让我们重温《2016人民日报眼中的上海十件大事》,回味这座伟大城市奋楫者先、风景独好的2016。

2016年3月5日,在全国两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如此寄语上海代表团:“保持锐意创新的勇气、敢为人先的锐气、蓬勃向上的朝气,贯彻落实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着力加强全面深化改革开放各项措施系统集成,着力加快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建设步伐,着力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当好全国改革开放排头兵、创新发展先行者。”

肩负共和国的重担,这一年,上海全市上下凝心聚力,在调结构、转方式、基层治理、补齐短板、自贸区发展等领域改革创新,探索可持续、可推广、可复制的改革经验。

这一年,人民日报社上海分社记者跟随改革者的脚步,深入上海各区县、企业、自贸区,感受上海创新发展的脉动,聆听来自基层民众的声音,真实记录2016上海的成长足迹,也记录下这座城市在转型改革中的思索。

风向标、试验田、开拓者……上海的2016不平凡。

回顾2016,上海改革在加速。

建设全球科创中心,上海全力释放全社会创新创业活力,千帆竞发;自贸区三年,聚焦制度创新“自贸区速度”不断刷新;上海国资国企改革敢动真格”……

回顾2016,上海环境在变美。

2016年上海“补短板”环境综合整治,闵行许浦村等很多“城中村”变了样!数十种候鸟选择在长江入海口的崇明过冬。生态立岛10年坚持,崇明被作为案例编入联合国环境规划署的绿色经济教材,向全球42个岛国推荐。

回顾2016,上海百姓更宜居。

新一轮社区卫生服务综合改革,上海推出“1+1+1”签约服务带动分级诊疗。有了家庭医生,市民轻松预约专家号不用再摸黑排队。深化学区化集团化办学,“家门口的好学校”越来越多。高考政策调整力度最大,高考分数不再是唯一录取标准。史上最严的交通大整治,道路交通事故数和交通事故伤亡人数同比下降。

教育、医疗、出行、就业……百姓要的只是稳稳的幸福,上海正变得更有序、更宜居和更有活力。

一个特大型城市,要实现新的产业结构调整,受到人口、环境、资源等诸多因素限制,如何破解这一难题?

上海提出,守住人口规模、建设用地、生态环境、城市安全等“四条底线”,通过底线约束思维倒逼城市空间优化,促进产业结构调整,提升集约化发展水平。上海正以先行者的担当和气魄,领军前行。

上海,2017梦想已扬帆起航!人民日报也将一如既往关注上海逐梦之路,以独特的角度记录城市蜕变。

一、破解难题调结构

《上海新理念催生新结构》(2016年7月14日头版头条)

实现服务业为主导的经济结构,这是上海近20年来不断努力的目标。目前,上海人均生产总值已突破10万元,服务业增加值占生产总值的比例达到67.8%。在这样的成绩面前,上海没有沉醉,而是清醒地意识到,服务业占比并非越高越好,保持制造业一定的比例,才能确保服务业持续发展。上海对自己的产业结构这样定位:构建现代服务业为主、战略性新兴产业引领、先进制造业支撑的新型产业体系,其中,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占全市生产总值比重,要从目前的15%提高到20%左右。

在一个特大型城市,要实现新的产业结构的调整,受到人口、环境、资源等诸多因素限制,如何破解这一难题?上海提出未来发展战略将着重守住人口规模、建设用地、生态环境、城市安全等“四条底线”,通过底线约束思维倒逼城市空间优化,促进产业结构调整,提升集约化发展水平。

 

《韩正:改革贵在行动重在落实》(2016年3月7日13版)

在2016年全国两会上,针对习近平总书记5日参加上海代表团审议时提出的希望,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上海市委书记韩正代表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改革贵在行动重在落实,改革大局方针已定,现在的关键是行动,是落实。

如何行动和落实呢?第一,任何改革必须针对问题、解决问题,避免空对空。第二,行动和落实中很重要的是紧盯目标、克难攻坚。第三,在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人民群众有很多期盼。只有人民群众有了获得感,才说明我们的问题找准了、解决了。只有这样,群众才能拥护我们、支持我们、支持改革。

 

《韩正:提高改革创新的自觉》(2016年07月21日5版)

韩正在上海十届市委十二次全会上力陈,“上海已经到了没有改革创新就不能前进的阶段”,上海发展最大的大局,就是围绕当好全国改革开放排头兵、创新发展先行者这个工作主线,加快改革开放和创新发展。

他斩钉截铁:中央交给的许多重大任务必须取得实质性突破和实实在在的成果。新的形势、新的任务,要求我们始终以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坚持用改革创新的办法,不断攻坚克难,奋力前行。

 二、基层治理补短板

 《上海补短板补出干部精气神》(2016年8月12日头版头条)

去年上海两会期间,浦东新区一位人大代表带来合庆镇70岁黄妈妈的发问:“环境太差了,何时能改善?”上海市主要领导当即回应:“经济发展不应以牺牲环境为代价,政府一定采取措施整治,不让‘黄妈妈们’失望。”

一年来,上海各级领导干部勇于担当、敢于碰硬,直面违法搭建、环境污染等城市发展中久治难愈、矛盾集中的痛点、难点。截至目前,全市拆除违建2100多万平方米,完成全年任务的近九成。

群众反映强烈的区域环境脏、乱、差、危,成了非补不可的“短板”。这一补,补出了党员干部的精气神。

 

《韩正谈区域环境综合整治:走街串巷去看 才能发现隐患(现场)》(2016年7月5日11版)

“想干事的人总会有许多办法,不想干事的人总能找到很多理由。”6月29日召开的上海市区域环境综合整治季度现场会,以一段关于普陀区红旗村环境整治的新闻视频开场,视频中,一位基层干部这样感慨。“话很直白,但很有哲理!”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上海市委书记韩正称赞道。

“补好短板”是上海市委今年的“一号课题”,而“重点区域生态环境综合整治”是其中的重头戏,被称为“难啃的硬骨头”。去年6月,上海启动第一轮涉及9个郊区县11个市级地块的综合整治,今年扩大到17个市级整治区块加上240个区县级整治区块。

“硬骨头”怎么啃?韩正强调各级干部的担当,要求“制定公共政策要充分体现有效性和覆盖面,确保政策更接地气、更符合基层实际,更能在实践中落实到位”。

三、制度创新自贸区

《上海自贸区:制度创新 活力增强》(2016年8月4日1 版)

上海自贸区建立了以负面清单管理为核心的投资管理制度、以贸易便利化为重点的贸易监管制度、以资本项目可兑换和金融服务业开放为目标的金融创新制度,以及以政府转变职能为核心的事中事后监管制度。

如今,上海自贸区经济运行呈现活力增强、功能提升、优势明显等主要特征。

《一样的海关卡口不一样的速度(探路供给侧·上海自贸区三周年(上)》(2016年9月29日10 版头条)

货运司机从过去的“两下两上四敲章”,转变为“零下零上不敲章”,平均过卡时间从6分钟缩短至30秒。而这30秒里,智能卡口验放管理系统一次性完成车辆GPS信息核销、车牌及集装箱号自动识别、货物信息扫描验核等程序。

上海美国商会发布的《贸易环境满意度调查报告》显示,52%的受访企业认为自贸区帮助企业更加高效益、低耗时地完成通关手续。在普华永道、美商会等机构调查中,上海自贸区海关推出的“先进区、后报关”制度都被企业评为最重要、企业受益最广、影响力最大的自贸区改革之一。

《创新起跑快,监管跟上来(探路供给侧·上海自贸区三周年(下)》(2016年9月7日10版头条)

“一个想了3年的项目终于做成了。”申能集团财务公司业务经理王唯宁向记者感叹,“基金引入了,项目对接上了,这都是因为有了银行业的创新互动平台!”上海银行业“创新业务监管互动机制”推出,申能财务公司找到了出路。

目前,上海辖内提出通过互动机制开展的业务创新试点共计40余项,已落地项目近20项,涌现了一批具备代表性的跨境投融资业务创新成果,还有跨境并购、跨境同业投资、大宗商品特别结算业务等等,有力支持了境内企业走出去、政策性金融落地和要素市场国际化建设等重点领域,给一批企业带来了机会。

四、科创中心环境优

《上海创新渐成风云》(2016年7月10日1版)

去年7月初,给自己取了中文名“张文好”的耐克森(中国)线缆有限公司法人代表塔努焦约申办永久居留证,很快拿到了“中国绿卡”;今年7月初,上海海事大学教授安博文当上了一家混合所有制公司的法人代表,学校以“光纤传感监测技术开发与应用”成果技术入股公司,其中75%归安博文研发团队所有。“是激励创新的‘22条’,让我们的梦想这么快实现。”

在科创中心建设的带动下,上海创业、创新的环境日趋优化、氛围更加浓厚。去年,上海新认定高新技术企业2000多家,总数超过6000家。全市发明专利申请量及授权量分别达到4.7万件和1.8万件,比上年分别增长20%和51.5%。全员劳动生产率去年达到18.5万元/人,居全国前列。

《上海:创新人才有平台》(2016年2月14日头版头条)

更加积极的人才引进政策,构筑起上海创新人才库。随着降低永久居留证申办条件,外国留学生毕业后可直接在上海创新创业等政策出台,以及居住证积分、居住证转办常住户口、户籍人才引进的政策体系完善,上海人才引进速度加快。去年,非上海生源应届大学生落户1.73万人,留学人员落户7459人,办理外国专家证8714人。

加快科创中心建设,对上海创新驱动发展、经济转型升级产生了积极而深远的影响。去年,全社会研发经费支出占全市生产总值的比例达3.7%,每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达到29件。国内外研发机构加快集聚,目前落户上海外资研发中心已达396家。

《梧桐树已栽 看你来不来(政策解读·聚焦)》( 2016年9月27日2版)

放宽海外人才申请永久居留条件,外语和计算机应用能力不再作为评职称的前置条件……上海市委、市政府近日发布“人才30条”,在人才引进、用人主体、人才激励等方面,紧跟市场需求,持续放宽搞活。

给人才松绑,不唯学历和论文;科技成果使用权、处置权、收益权下放;外籍高层人才申请永久居留政策放宽……人才竞争归根结底是综合生态环境竞争。因此要完善创新创业法治环境,优化人才创新创业生态环境;加强创新成果知识产权保护;拓宽人才创新创业投融资渠道;加强创新创业服务体系建设等。

五、国企改革全方位

《上海全方位推进国资国企分类改革》(2016年8月2日1版)

2013年12月17日,上海率先发布首个地方国资国企改革方案,共20条,拉开了新一轮国企改革的序幕。不同的考核,不同的激励。上海按照“基本年薪+绩效年薪+任期激励收入”的薪酬结构,对不同类型企业确定不同的基薪调节倍数、绩效年薪调节系数。

经过两年多的努力,上海先后完成绿地集团、现代设计集团、上海城建、华谊集团整体上市,在2016年底基本完成市国资委系统企业集团公司制改革。

六、医患共享获得感

《上海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带动分级诊疗 让医患共享获得感》(2016年3月29日头版)

“有了家庭医生,居民不爱跑大医院了。”“轻松预约专家号,不用再摸黑排队。”2015年6月,上海在65家社区卫生中心试点推行新一轮社区卫生服务综合改革,最大亮点是推出“1+1+1”签约服务带动分级诊疗。即居民在自愿选择社区卫生中心家庭医生签约的基础上,再选择一家区级医疗机构、一家市级医疗机构签约。

目前签约居民已达4.78万人,且已签约居民门诊在“1+1+1”签约医疗机构组合内就诊占77.57%,在社区卫生中心就诊占64.45%。

同时,上海在全国率先建立电子健康档案和电子病历两个基础数据库和市、区(县)两级数据共享交换平台。

七、交通整治成常态

《上海交通整治不刮一阵风》(2016年7月15日11 版头条)

上海交通整治2016年3月份启动,被称为“最严”。在交通环境改善的同时,有没有依规执法?是否存在过度执法?集中整治会不会变成“一阵风”?这些问题受到关注。

对上海来说,不管是集中整治,还是制度变革,最终目的是为了培养市民的守法习惯。“让法律立起来”——这是上海交通整治的目标。数据显示,近3个月以来,查处的十大类违法行为同比增长了3倍;5月以来,日均查处量达到11.7万起,同比增加605.3%。

《网约车改革,寻找最大公约数》(2016年10月10日8版头条)

2016年,北京、上海、深圳等城市针对网约车实施细则公开向社会征求意见。网约车车辆和驾驶员资质如何界定?公示文件制定背后有怎样的考量?政策一旦确定,将对网约车发展和人们出行产生怎样的影响?

人民日报多方征求企业、市民、专家意见对这一社会热点话题进行深入分析。北京普华律师事务所律师王晓林表示,公交优先是我国确定的主要出行方式,网约车不可避免一定会受到约束和管理,不可能让它放任自流,完全不管。要顺应潮流,也需要有序发展。

八、教育改革破围墙

《上海文教结合课堂变大》(2016年6月10日头版头条)

大理石台阶成了“阶梯教室”,从前的世博中国馆、现在的中华艺术宫里,中职校建筑专业学生正上中西方经典建筑课;1200余场“高雅艺术进校园”和“相约经典”大学生公益票,让所有大学生在校期间都有机会走进剧院、聆听经典——在上海大中小学,这些都是司空见惯的场景。

高端文艺人才,通过文、教联手创设的大师工作室、学科“人才特区”等平台落户;纽约爱乐乐团、上海交响乐团和上海音乐学院联手创办上海乐队学院,培养顶级乐队演奏人才……2016年破题,上海文化教育界联手搭建“文教结合”大平台,两大系统“打破围墙、资源共享”,经过10年探索建设,已形成完善机制。打通文教“围墙”,很多领域“活”了。

九、文创产业势头好

《国有电影企业上市:乌龟如何跑赢兔子》(2016年8月25日17版头条)

10天内,中影股份、上影股份两大国有电影企业陆续在上交所挂牌上市,实现了企业的体制改革和机制创新,增强了其在全球电影市场中的竞争力,同时也激发了其他国有电影企业走向资本市场的雄心。

根据上海最新公布的数字,“十二五”期间,上海市文创产业总产出和增加值从“十一五”末的5499亿元和1673亿元,快速增长至2014年末的9054亿元和2833亿元。2015年继续保持快速增长,实现增加值3020亿元,占上海全市GDP比重12.1%。上海文创产业新兴产业态势良好,跨界融合深入推进,国家级文化产业基地发展势头良好,产业政策发挥实效。

十、生态向好自在栖

《写入联合国绿色经济教材案例 生态先行且看崇明》(2016年5月1日头版)

作为长江入海的最后一站,崇明岛咬住“生态岛”定位,10年来坚持不懈,进入生态岛建设第三轮三年(2016—2018年)行动计划的起始之年,生态优势正转化为发展优势。国务院将之列入第一批国家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试点,更被作为“生态岛建设”典型案例,编入联合国环境规划署的绿色经济教材,向全球42个岛国推荐,认为崇明的发展路径对中国乃至全世界发展中国家探索区域转型的生态发展模式具有重要借鉴意义。

上海崇明正在实施“生态+”发展战略,生态不但可以“+”产业,也可以“+”社会建设、“+”生活方式等。

《上海崇明东滩:千鹬万鹤自在舞》(2016年5月11日1版)

正是初夏草长莺飞时。在上海崇明岛最东端的长江口与东海交汇处,沿着工作栈道走向芦苇荡深处,是我国规模最大、最为典型的河口型潮汐滩涂湿地之一东滩湿地。近年来,上海市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东滩湿地,投入巨大人力财力,不断推进退化湿地修复和鸟类栖息地建设,使这里成为东北亚鹤类、东亚雁鸭类和东亚—澳大利亚涉禽等迁徙网络中越来越重要的中途停歇地和越冬地。

《崇明东滩只为鸟儿自在栖》(2016年5月11日13版头条)

近年来,人们在这片湿地内已记录到各种鸟类290种,以鸻鹬类、雁鸭类、鹭类、鸥类、鹤类为主,其中7种珍稀鸟类的数量,已达到或超过了全球种群数量的1%。迁徙季节,成千上万的候鸟驻足这里。东滩,已经成为吸引全球研究鸟类及湿地生态系统专家学者目光的一方热土。

版权所有: 利工集团 • 江苏海珐机械制造有限公司       电话:13905263417

地址:中国·江苏省·靖江市新桥镇利工北路118号

Copyright 1958-2024 化工流程泵、旋喷泵、耐腐蚀泵 All Rights Reserved. www.jslgpump.com


扫微信获得报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