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企给我们带来先进的技术和产品”
近日,海立印度电器有限公司(简称海立印度)全球第二亿台空调压缩机下线仪式在印度古吉拉特邦艾哈迈德巴德市举行。印度是海立最重要的海外市场,目前海立累计在印度投资7180万美元。印度制冷协会秘书长拉文德尔对本报记者说,海立在印度投资建厂,不仅带来了先进技术和优质产品,也对印度制造业升级有所帮助。
海立印度成为当地外商投资典范
从艾哈迈德巴德市驱车向东30多公里,有一座占地达4万平方米的蓝色厂房,这里就是海立印度有限公司的所在地。海立2000年进军印度市场,2008年在印度首都新德里设立印度技术服务中心,2013年工厂开始投入生产,逐渐确立了在印度压缩机市场的领先地位。
“目前工厂四期全部建完,累计投资总额7180万美元,形成了年产200万台,G、H、L三个系列空调压缩机生产能力,装备世界先进的空调压缩机的生产线,预计今年会实现盈利。”上海海立(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沈建芳告诉本报记者。
沈建芳介绍,2016年印度市场对空调压缩机的需求在400万到420万台左右,海立占到市场份额的40%。压缩机是生产空调的核心部件,印度本土产量很少,主要靠进口。压缩机制造的技术含量比较高,属于劳动和资本密集型兼有的产品。
海立印度已成为古吉拉特邦电气制造业外商投资的典范。谈起海外经历,海立印度总经理李轶龙表示,这是海立第一次在海外设厂,经历了很多在国内市场未曾遇到的困难。既要考虑工艺设计,满足当地节水、节能等各项指标,又要兼顾印度本土的用工规定。印度经常停电,所有设备都要加装发电装置。尽管面对各种困难,海立仍然坚守印度市场。
中国师傅耐心传授感动印度徒弟
“空调的核心是压缩机,压缩机的核心是泵体,泵体的核心是偏芯,偏芯是核心部件,这是制造压缩机最难的部分,也是最难学的地方。” 谈到带徒弟传技术,泵体生产线班长赵小强感触颇深。他对本报记者说,完成偏芯生产的程序需要技术和经验的结合,工序要求非常严,不能有丝毫的差错,这些需要不厌其烦地向徒弟讲解。
赵小强2013年来到印度。经过一段时间的观察,赵小强挑选米特做他的徒弟,2015年3月开始手把手教学。按照公司规划,中国师傅需要分阶段、按计划把各项设备操作流程都教会。但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很多工人来自印度农村,不太懂英语,只会印地语和本地的古吉拉特语。慢慢熟悉后,师傅和徒弟一起学习,徒弟学中文,师傅学英文和印地语。最后是中、英文和印地语三种语言混合着来。大约用了一年时间,米特出徒,开始独立工作。
坐在师傅旁边的米特比较腼腆,谈起当学徒的经历,米特露出了少有的微笑。米特告诉本报记者,他原来就是一个维护空调的散工,来到海立两年多,不但学会了各项技能,还成为管理人员,这对他来说是人生的重大转折。现在家里安装了空调,买了电视和摩托车,他还准备买房子。谈起跟师傅学习的过程,米特说,最难学的是转子热套,操作中有73个手工动作,很难记得住。中国师傅耐心传授让他感动不已。现在米特当了班长,自己还带了两个徒弟。
中印国际产能合作正进入新阶段
海立凭借过硬的产品质量、先进的技术、本土化的经营在印度站稳了脚跟,市场份额稳居市场第一位。海立在印度也赢得了不错的口碑。拉文德尔对本报记者说,海立给印度带来了世界先进技术,使印度拥有了优质的产品,更重要的是它给印度空调业带来了新标准。印度古吉拉特邦工业发展公司总经理塔娜也认为,海立不仅为当地人带来了就业,还对印度制造业升级做出了贡献。塔娜说,海立在印度古吉拉特邦设立工厂,有助于加强中印两国产能合作。
海立印度是近期中印国际产能合作快速发展的一个缩影。宝钢印度有限公司投资4000万美元的印度工厂今年1月1日正式运营,设计年生产能力15万吨;小米与富士康一同在印度安得拉邦建立手机工厂生产手机后,今年8月宣布再建两个工厂;自去年华为在印度投资1.7亿美元建成研发中心以来,最近华为在班加罗尔又成立了全球最大服务中心,支持华为的“印度制造”目标。
中国驻印度大使馆经商处参赞李柏军告诉本报记者,当前中印合作外部环境良好,印度政府努力改善营商环境,积极探讨建立中印区域贸易安排,欢迎中国企业来印度投资兴业;中国政府鼓励和支持中国企业赴印度投资,促进中印国际产能合作,助力印度发展。2016年前9个月,中国对印度投资高达9.7亿美元,同比增长15倍,无论是传统钢铁化工还是新兴手机和互联网产业,中印国际产能合作正进入新阶段,迎来新契机。